1983年,3D打印之父Chuck Hall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3D打印機,并用它打印出了一只小小的洗眼杯。這只杯子為一場悄然的革命鋪平了道路,這場革命如今在徹底改變醫療行業。
--------------------------
?
1983年,3D打印之父Chuck Hall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3D打印機,并用它打印出了一只小小的洗眼杯。那只是只杯子,它小又黑,很不起眼。但這只杯子為一場悄然的革命鋪平了道路,這場革命如今在徹底改變醫療行業。
?
下面是3D打印已經在徹底改變醫療行業的幾個方式。
?
個性化假體
?
Amanda Boxtel是一名腰部以下癱瘓的患者。由Ekso Bionics設計的傳統的機器套裝雖然可以讓她重新活動,但做一系列動作時無法保持正常運動的勻稱性和自由性,且用起來不舒服。
?
?
與批量生產的傳統假體不同,3D打印的假體是為每個用戶定制的。通過以數字方式捕捉Amanda的獨特尺寸,為她量身打造一件定制的套裝,就像裁縫那樣,做出一種美觀又輕盈的設計,非常貼Amanda的身。
?
現在這項技術同樣可以用來制作外觀漂亮保持形體的通風脊柱側凸支架、截肢者用的假體及更多產品。
?
生物打印和組織工程
?
外科醫生Jason Chuen在最新一期的《澳大利亞醫學雜志》上撰文,提醒同行注意一項最終不需要人體器官移植的重大技術突破。其工作原理如下:
?
3D打印的實現過程是,指令計算機堆疊一層又一層的特定材料(通常是塑料粉或金屬粉),每次澆鑄一層,直到最終產品(無論是玩具、一副太陽鏡還是脊柱側凸支架)做出來。醫療技術現利用這項技術,使用同樣的方法來制造微型器官(“類器官”),但以干細胞作為生產材料。這些類器官一旦打印出來,將來可以在患者體內生長,腎臟或肝臟等器官衰竭時可以擔當重任。
?
用于燒傷患者的3D打印皮膚
?
這可能聽起來像是Mary Shelley的科幻名著《弗蘭肯斯坦》中的場景,但其影響和成本的節約使得3D打印領域的這一技術突破顯得尤為重大。幾個世紀以來,說到治愈破損的皮膚,燒傷患者的選擇極為有限。皮膚移植令人痛苦,還會留下可怕的疤痕;水療解決方案的效果有限。但是西班牙的研究人員現在采用3D打印的原理,展示了一種可以生成人體皮膚的3D生物打印機原型。研究人員利用含有人體血漿以及從皮膚活檢獲得的材料提取物的生物墨水,在大約半小時的時間內打印出約100平方厘米的人體皮膚。這項技術前景廣闊,給廣大燒傷患者帶來福音。
?
藥理學
?
最后,3D打印還有望顛覆制藥界,大大簡化患有多種疾病的患者的日常生活。許多人每天或每周服用好多藥丸,何時服用這多種藥丸、了解藥丸相互作用和服用要求(早晨、晚上、要不要空腹),這讓人暈頭轉向。
?
但3D打印體現了精準性。與傳統制造的膠囊不同,3D打印的藥丸同時容納好多種藥物,每種藥有不同的緩釋時間。這種所謂的“多效藥丸”概念已針對糖尿病患者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大有希望。